刊於 自由貿易讀書會
什麼是自由貿易?首屆國中會考分發有感
昨天笑話講完了,今天給大家一點正經的,但希望大家覺得不會無聊。既然這個讀書會的主題叫做「自由貿易」,我們最起碼應該訓練我們對「自由」與「貿易」兩個概念的基本素養。於是,我會找一些符合時事的例子,跟大家闡述。
近日,最大的新聞就是首屆十二年國教與國中會考,但升學制度改來改去,真不知道我們教育官員比較在乎教育的主體或學生,還是他們掌握的教育體制?表面上要降低壓力,但制度設計執行完全不透明也不確定(這跟大家批評服貿黑箱不是很像嗎?),反而讓大家無所適從,壓力更大。除此以外,志願序列入計分的制度設計,更箝制了學生及其家長按其個別條件選擇的自由(Freedom to Choose)。教育部長竟還可因此好大喜功,宣稱「第一志願錄取率62.86%,前三志願錄取率83.97%」云云,殊不知他們奇怪扭曲的制度設計正是造成學生如此填寫志願的始作俑者。套一句今天常出現的句型照樣造句一番,這不是掩耳盜鈴、粉飾太平,你告訴我什麼才是掩耳盜鈴、粉飾太平?
我大膽預測,教育主管機構還得再改下去(畢竟改革是門好生意),使得未來學校體系下學生的教育與知識水準更為低落,屆時(我們)為人師表與家長者勢必得追根究柢,重新思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進而為學生提供實質有益的幫助。(實不相瞞,個人創立游藝文化的終極目的,就是建立一個足以替代現有學校制度的教育模式。)
因此,最後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則影片,跟大家闡述學校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教育制度」其實與教育或其目的背道而馳。個人以為,教育真正的核心是自由,按各個人(才智、物質、環境等)的不同條件,讓學生發揮己長,頂多再加一些生活必須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中文聽說讀寫、算數、粗淺的經濟學、哲學、財會、食衣住行相關的技能)就足夠了。
而讓每個人發揮己長,不是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嗎?這不就是自由?
而讓許多人在一起,人人以自己的長處,分工合作,相互取他人之長,補個人之短,不就是貿易的基礎嗎?
(P.S. 再強調一次,今日政府與許多人講的自由貿易或相關名詞(WTO, FTA),其實不是自由貿易,反而是管制貿易 managed trade。這不僅與自由貿易相差甚遠,還扭曲自由貿易的本意,讓這個人類文明最重要的概念蒙受太多不白之冤。之後有時間會跟大家講講兩者的重大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